张家口万全区安家堡乡张贵屯村东头有一条沟,叫东深沟。沟里头,是建在沟两侧的万全国家储备粮库,职工吕亮在这里坚守近50年。
吕亮父子俩清扫粮仓门口的沙土 赵娜 摄
坚守库洞50年
“1974年,这里建粮库,我就来了。”吕亮,79岁,精神矍铄,说起粮库,不善言语的他变得侃侃而谈。
从村路到粮库,只有一条小土路,刚好容纳一辆拉粮食的货车出入,车轮经过的地方,黄土被压得很瓷实。
小土路的尽头,是依山沟地形而建的17个拱形窑洞,这里便是河北万全国家储备粮库,吕亮把这些窑洞称为“洞库”。
打开其中一个洞库大门,走进去后,温度骤然降低。经过一条甬道,拱形的门洞出现在眼前,门洞里面便是储存粮食的地方。向里望去,黑漆漆一片,在手电筒灯光下,依稀可以辨别出洞库的轮廓,形似香菇。
“洞库里的温度常年在15度左右,这种洞库在我市都比较少有。”吕亮自豪地说,洞库深15米,最宽的地方25米,窄的地方有20米,17个洞库一共可以储存1.5万多吨粮食。
粮食从上面的洞口倒下来,拱形门洞旁有卡槽,放进挡粮板,粮食就被密封起来。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运出去,十分方便。17个洞库一个样,只是容量大小略有不同。
这是地下仓的一种,因其常年恒温且干燥,又具有防护能力,适宜长期安全储存粮食,在当时,为国家储备粮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山沟里,交通不便,信号不好,有时候电话打不进来,调度粮食时,就得吕亮到县城中心库取信息,当时没有交通工具,全靠步行,一走就是近两个小时。
洞库大门左侧有4间窑洞,窑洞上方石刻的字模糊不清,尽显沧桑之感。吕亮就住在这里,窑洞内有一个土炕,一个立柜,一张桌子,取暖靠的是煤炉。
在这样的环境下,吕亮一个人一守就是50年。
吕亮展示当时如何固定软梯 赵娜 摄
一根绳子上下库
一个人管17个洞库,并不是件容易事。
吕亮是这里唯一保管员,既要负责粮食进出调度,还要负责对粮食进行测温、送样。测温和取样,都需要进到洞库里面,要从倒粮食的洞口下去。
跟着吕亮,顺着土台阶爬走到沟顶,阶梯又窄又陡,一行人走得小心翼翼,吕亮却像如履平地。
沟顶是一片平坦的草地,草丛中一顶顶“红帽子”很是显眼,吕亮说,一个“红帽子”就是一个洞库的顶盖。
顶盖用铁皮制成,有三四十斤重。挪开顶盖,洞口还塞着一个用红布包着的、1米厚的海绵垛子,拽出海绵垛,向下望去,深不见底,令人发抖。很难想象,一个人仅靠一根绳子,下去再上来,循环往复多次,这得需要多少体力,又需要怎样的技术。
有一年冬天,吕亮像往常一样下库测温,却不想绳子突然断掉,吕亮从半空中摔了下去。所幸,粮食装得满,距离洞口只有五六米的距离,吕亮没有受伤,可是出去却成了大难题。
“有人吗?有人吗?”吕亮焦急地喊着,可喊了一下午,嗓子都哑了,也没有人回应,叫天不灵叫地不应的绝望感迎面扑来。
吕亮一个人待在阴暗的洞库内,被冻得瑟瑟发抖。直到第二天下午,吕亮听到“咩咩”的羊叫声,兴奋地大声呼救,最终被放羊的村民发现,救了出来。
在洞库的一天一夜里,吕亮说,最难解决的是上厕所问题。为了不损坏粮食,他就将棉袄脱下来,在衣服上方便。能熬过那个寒冷的夜晚,吕亮自己都很庆幸。
“来洞库之前,我一直在家务农,我知道粮食有多珍贵,我宁愿自己冻着,也不能让粮食受损。”他说。
后来,吕亮将麻绳改成了软梯,再也没有出过这样的事情。2006年,粮库技术改革,人工测温改成电子测温,不用再下洞库,在屋里便能看到各个洞库的温度,方便了许多。
沟顶是平坦的草地,粮仓的顶盖就掩藏在野草中 。 赵娜 摄
用生命守护粮食
烈日炎炎下,走在洞库道路上,大部分路段没有遮阴的地方,站一会就让人汗流浃背。
粮食出库时,是吕亮最忙的时候。他说,装进洞库的是散粮,运走时,要把粮食装进麻袋搬出来,全靠人工。尤其夏天,顶着烈日,不知在这条路上来来回回要走多少遍。
“我不怕天热,就怕下暴雨。”他说,洞库有的地势比较低,防护门在路面以下,路面一旦积水,就会往低处涌。
每次看到阴天,别人往家里跑,吕亮就往外面跑,挨个洞库门前放沙袋,就怕雨水倒灌进洞库里。
记得有一年,突然乌云压顶,一场大雨即将来临。虽然做好了防汛准备,但暴雨,夹着冰雹来得又急又快,瞬间,洞库的道路就变成了一片汪洋。
5号仓就是地势最低的一个洞库。他拉上15岁的儿子,拿起簸箕水桶,便往5号仓跑。
此时,排不出去的雨水,撞击着5号仓门前的沙袋。
吕亮和儿子站在沙袋前,舀着雨水往外倒。在雨里整整站了2个小时,粮食保住了,吕亮和儿子却病倒了,在医院住了好几天。
“当时啥也来不及想,粮食就是命,必须得保住。”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现在想来还有些后怕。他说,如果再重来一次,他依然会选择用生命保卫国家粮食。
出院后,吕亮回到洞库的第一件事,就是用砖和水泥在5号仓门口垒起一道高高的门槛。“虽然往外运粮变得不方便,但比粮食被水淹了好呀。”他如是说。
吕亮将粮食视作生命一般重要,在他值守“洞库”期间,粮食出库检测全部合格,没有出现超耗损现象。他也因此被评为市级劳模。
或许是从小耳濡目染,吕亮的儿子长大后成为粮库的一名工人,继续看守洞库,这也让吕亮颇感欣慰。
2019年至今,这个粮库里粮食运往了其他粮库,不再存粮,但17个洞库还得管理好。
只要有时间,吕亮每天过来看看,辅助儿子做好洞库的防火、防汛、防盗等管护洞库的工作。
“我今年79岁了,只要活着,就要守好粮库,守好国家财产,在需要时,随时为国家所用。”吕亮坚定地说。(河山新闻记者 赵娜 通讯员 毕凤巍)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尊龙凯时网娱乐最新版的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尊龙凯时网娱乐最新版的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尊龙凯时网娱乐最新版的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