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官员近来多次在公开场合将中国对立陶宛的正当反制歪曲为“胁迫外交”。这是美方为立当局撑腰打气、配合“以台制华”图谋的政治算计。拿“胁迫外交”说事、对中国倒打一耙,凸显了美方“话语霸凌”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中立关系陷入当前困境,孰是孰非十分清楚。立陶宛政府背信弃义、破坏一个中国原则,遭到国际社会广泛质疑和反对。近日,立陶宛影子内阁发表声明,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希望立政府纠正错误。这充分表明,立陶宛在对华关系上犯下严重错误在先,中方合理合法反制在后。美国将中方维护国家主权的正当举措贴上“胁迫外交”的标签,完全是贼喊捉贼、以己度人。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胁迫外交”是美国的专利。早在197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亚历山大·乔治就首次提出“胁迫外交”概念,以概括当时美国对老挝、古巴、越南的政策。这一概念的核心是借助武力威胁、政治孤立、经济制裁、技术封锁等,逼迫他国服从美方要求,以实现美国战略目标、维护美式霸权地位。
从1994年迫使海地军政府下台,到2003年将追加军费中的303亿美元明确列支为开展“胁迫外交”,再到美国官员坦言对伊朗政策只有“胁迫”,多年来美国通过一次次行动,向世界提供了“胁迫外交”的经典案例。
就在上个月,美方打着“人权”幌子、基于谎言签署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企图打压新疆棉花产业,迫使跨国企业“选边站”,在更大范围实现“以疆制华”图谋。这不是“胁迫外交”是什么?
就在一周前,美国国务院无视联合国大会连续29年通过决议要求其终止对古巴的封锁制裁,宣布对8名古巴官员实施签证限制。这不是“胁迫外交”又是什么?
此外,为维护经济和技术霸权,美国不择手段打压法国阿尔斯通、日本东芝公司等竞争对手,胁迫台积电、三星等企业交出芯片供应链数据,炮制“孟晚舟事件”企图打压中国高技术企业……种种恶行罄竹难书,天下苦美“胁迫”久矣!
对于具有霸权基因的美国来说,“胁迫外交”是其工具箱里离不开的武器。然而,在奉行多边主义、互利共赢的全球化时代,搞“胁迫外交”没有出路。美国教授罗伯特·阿尔特在其著作《美国与胁迫外交》一书中明确指出,“胁迫外交”政策“失败多于成功”。美国前国务卿阿诺德·坎特曾坦言,“胁迫外交”看似能够以低廉的代价实现重大战略目标,但其实很少有例子表明它真正有效。
种种事实也印证美式“胁迫外交”注定惨淡收场。近日,日本服装品牌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表示,在新疆棉花问题上,美国逼迫企业向其“表忠心”,而优衣库不会参与这样的“游戏”。
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到底谁在“胁迫”全世界,到底谁在破坏国际秩序和多边规则,国际社会看得一清二楚。主权国家无论大小强弱在国际法上地位一律平等,企业在商言商按市场规律经营发展,没有谁愿意接受胁迫、沦为政治工具。美国靠“胁迫外交”无法令自身真正强大,反而会日益孤立于世界,最终一败涂地。
(国际锐评评论员)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尊龙凯时网娱乐最新版的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尊龙凯时网娱乐最新版的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尊龙凯时网娱乐最新版的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